2015年末去了幾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地現場觀察了一下,有趣的是除了比賽場地的硬體比我當學生時代時候進步以外,有非常多的地方都與當年當學生時候差不多,遺憾的是相像的地方大部分是缺點。我整理了以下幾個觀察的感想分享給各位,以下只針對我看的小提琴組作為評論,也衷心期盼台灣音樂比賽的老問題可以隨著時間進步,那才有辦法讓我們整體的音樂環境跟素質與世界接軌。
1. 普遍來說音樂班組的程度一年不如一年,這與當學生時後觀察的結果相同,但是相同的是非音樂班組出現了不少拉的好的學生,甚至有不少我認為都比實際年齡的演奏技巧成熟不少,此點更讓我看到了,在台灣想要把音樂學好,並不是一定需要進去音樂班。
2. 許多漂亮的伴奏仍然受到許多老師的重用,但很可惜的他們在彈奏上的能力並不與他們的外表相當。
3. 非常不好的習慣。選出超出自己演奏能力的學生實在太多太多,這點家長、老師還有演奏者本身都有責任,許多大師也點出台灣有此問題,但仍然大家還是喜歡眼前的看似美好,都沒有想到未來性,也不知道如此做只是會讓自己的未來更辛苦。
4. 不諱言,舞台上有不少人比坐在評審席上還會演奏。
5. 越接近開始的地方演奏越好,還是發現學生的偷機取巧,在這個幾分鐘要決定勝負的比賽當中,使用「偷吃步」的方式準備比賽。
以上未整理的幾點多年未改毛病,但依然有看到不少感動的演奏。認真加上有天份的學生,在使用不是很好的樂器演奏自己合適程度的曲目拿到好成績的同學依然是有受到評審席上老師的肯定的,希望那些孩子在全國賽會有不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