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弓是演奏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但往往因為它被定為配角,而讓大家忽略掉它的重要性。小提琴初學建構基礎,許多教材都是以右手技巧訓練為啟發,而職業演奏家通常也有很多把弓,弓毛更是常更換,「琴弓」的重要性不可忽略。雖然挑選琴弓跟挑選琴一樣,都非常主觀,仍有以下幾個方向建議大家參考。
- 重量
一般來說小提琴弓重量在60公克上下,中提琴弓在70公克上下,大提琴約在80-84公克左右。大多數的制弓師也都會在標準值內制作。重一點跟輕一點的弓,自己比較喜歡哪種? 控制較好? 自己要有方向,也是試弓時候可以專注感受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一定要給自己一點時間適應,因為往往一開始測試的感覺會跟後來不相同。我個人學生時期偏好使用輕一點的弓,畢業後喜歡用重一點的弓,大多數重一點的弓,讓我拉出我比較喜歡的音色,但也不是絕對。
- 音色
挑弓跟挑琴一樣,「音色」是很重要的,畢竟目的就是要演奏音樂所用。如果你把樂器當成工具,那麼弓跟琴的組合,就好比是盾跟劍,如果把樂器想的人性化一點,弓跟琴就是一對情侶。大多數的人是先買琴再買弓,便宜的樂器是弓跟琴整套給你,高價的樂器通常「天生的一對」就要靠你自己找了。每把弓在同一把樂器上拉出來的聲音都不一樣,所以你必須觀察到底是哪裡不一樣? 弓的製作跟琴一樣精細,可以影響音色的部分很多,選弓除了覺得好拉,請在音色上花最多時間比較,但這往往是蠻多人最猶豫也最說不出具體答案的一個參考點。
- 材質
便宜的弓,因為製作的材質成本就不一樣了,因材質弓的售價就不同。但若是名家的老弓,弓的材質就不一定跟店家成本及售價有那麼大的關係了。當然無論是什麼樣的木頭材質,制弓師所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大家要有一個概念,弓有非常多的裝飾品,但是最有價值的地方是木頭的弓桿,所謂的價值不是用「材質」判定,是制弓師製作出來的「品質」。但是對於一支完整的老弓,如果有用到玳瑁或是金的成分,也往往是制弓師當時重視的高價訂製品,往往是會比其他等級的弓價格高。近年來發明的碳纖弓通常是學生會使用的,多數古典演奏家比較少會去使用來演出,我個人的經驗是非常好控制,但是很難現呈出有品質的音色,或是細膩的音色轉變。
- 金額
一般專家建議一把弓的預算要抓琴的二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但我個人覺得這部分也是取決於個人,沒有一定,但是要提醒的是,如果已經花了不少預算買琴,琴弓的部分就絕對不要太省錢,不然也很難發揮樂器本身的演奏價值。
- 狀況
弓桿直不直,弓有沒有斷過,是最基本的外觀檢查,弓毛鬆緊功能是否有問題也都應該檢查,但此點很容易快速調整。新弓比較不會有弓斷過接過的問題,老弓比較會有。但是如果是修理非常好也是可以考慮,但就應該有個概念,價格應該最少就是折半。
- 操控性
一般來說測試弓的時候,可以拉拉自己熟悉的曲子以及各種困難的技巧。如果拉琴程度很好,其實理論上每種弓都可以控制,但應該都還是會有感覺哪些容易控制那些難。弓的平穩性,是否有無故的彈跳震動,都應該檢查。至於角弓跟圓弓哪個音色圓潤,哪個音色強勁,眾說紛紜,我個人認為沒有絕對答案,試了才知道。但測試弓時候請測試者要清楚,到底自己持弓的水平到哪裡? 需要自知之明。是自己運弓有問題,還是弓本身製作有問題,才有辦法選擇一把適合的弓來幫助自己。
弓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也幫許當代多制弓師測試過他們的弓,也許大方向相同,但是細節上每個製弓師自己的注重的點不盡相同。在國外如果說是修理「琴」跟修理「弓」是分的很清楚的兩個專業領域,近年來台灣國內也開始有人,鑽研於「弓」的修復以及製作,這對整個大環境來說是好的。無論如何,選一把「琴弓」跟選琴一樣,都是很主觀的,當方向迷惘時候,不妨參考以上幾個參考方向,希望文章對於小提琴學習者演奏者有一點幫助。